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新时代,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是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功能、治理功能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核心环节和主要内容,必须始终坚持以高质量的农村基层党建为引领,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力量支撑和组织支撑。近年来,跃进村党委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做为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全面落实“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推动“党建领航、经济领跑、民生领先”行动,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实施“促党建提升、促发展提速、促民生提质”行动,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落实到乡村治理的实践中,并付诸行动。区、镇主要领导曾多次前来调研、视察工作,尤其在基层党建工作上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我村曾先后荣获“仓山区先进基层党组织”、“仓山区四星级党组织”等荣誉。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2022年3月中旬,盖山镇作为福州本土第一个管控区,严格落实相应管控措施。从接到上级指挥部命令开始,跃进村党委在党委书记的带领下,以“舍小家、顾大家”精神,第一时间进入管控区,党员干部自觉扛起防控责任,不分昼夜奋战在抗疫一线,与现场的群众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坚决遏制疫情蔓延,严防病毒进村,防控期间为群众运送生活物资,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困难群众和卧床老人,协调辖区内各项事务、民生需求,将广大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不言苦累,慎终如始战疫情。
村党委就是村民的“主心骨”。2023年7月底,超强台风“杜苏芮”带来强降雨,造成盖山镇多处道路严重积水,交通瘫痪。凌晨五点钟,接到居民的急切求援电话:“一名高龄老人突发心脏不适,已呼叫120救护车2个多小时,但因道路严重积水无法到达,随时有生命危险。”
情况十分危急。党委书记第一时间抵达现场进行指导,同时做好皮划艇转移的应急预案。村道积水,水位漫过了前挡风玻璃,车主不敢前进。“开过去,我路况熟!”在他镇定指挥下,车辆驶过3公里多的积水路段,终于在则徐大道与120顺利对接,老人被及时送往医院,最终脱离危险。
每次台风来临,都有红色的党旗飘扬在抗洪抢险一线。党委书记不分昼夜驻守现场指挥调度,组织工作人员用抽水机排涝,拉起警戒线提醒车辆、行人绕行,使用网格微信群实时沟通,在暴雨如注的两次台风(海葵、杜苏芮)中,动用铲车转移被困人员近百名,确保辖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组织振兴。跃进村党委坚持落实“三会一课”、坚持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开展党组织生活会、扫楼敲门、扫街清路、两委扩大会议、征迁会议、六清一改等会议,把各类组织力量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将基层党组织建在一线的阵地上,凝聚共识,鼓舞士气,团结群众,共同奋斗。
人才振兴。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凝聚乡村振兴人才。通过不断完善人才正向激励机制,把乡村人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大力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
产业振兴。坚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团结”是跃进人克服困难的法宝,也是发展的金字招牌。在党委书记的带领下理顺沉淀村财和固定资产、积极变现,对接商贸楼,打造“商贸服务型”集体经济新样板。目前,跃进村年均村财收入180万元,为2018年未征迁前的18倍,目前已实现股民分红500元/人,待对接融信地产商贸楼交房后,预计增加村财收入年收入120万元左右。
生态振兴。在乡村环境治理的过程中,让“保护家园、人人有责”的理念深入人心,将“爱河护水”写入村规民约,建立健全长效生态环境管护机制,党员干部齐上阵,不断提升村容村貌。
文化振兴。跃进太平鼓是福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福建省音乐学者称为“福州古典音乐化石”,在面临失传的情况下,党委书记着手坚持收集、梳理、研究、传承跃进太平鼓,积极参与各类文艺汇演,定期前往仓山区郭宅中心小学,并开办“太平鼓活动室”,教授小学生太平鼓敲打技巧,郭宅中心小学成为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校”,使得这项濒临失传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传重获了新生。
\
坚持党建引领,将疫情防控中的网格化管理功能,依托“以路为界”、通过“两委包干”来激活基层红色管理力量。两委“管理职责”、完善人口数据登记、利用微信实时与居民互动,解决困难,整合各项机制、各方力量为乡村治理赋能,耕好基层工作“责任田”,用网格党建这根“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的千条线,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环节,加快推进辖区社会治理现代化。
加强党建的目的最终还是落实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上。村党委始终把关爱、服务群众作为抓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关爱失独家庭活动、“体育”捐赠进校园、困难学子金秋助学、情系低保户送温暖、即使响应民生需求等不断加强为民、便民的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用有“温度”的服务打造“温暖”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