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防治群”到“群防治”:一个派出所的线上转型
新华社福州6月26日电(记者吴剑锋)“电动车车牌被盗,请附近队员火速赶往现场,查看情况并上报群”“写字楼着火,具体情况不详……”福州金山派出所内,每天来自各商圈业主、小区物业的群消息此起彼伏。
地处福州城区的金山派出所,辖区企业众多、人员繁杂。约40万的总人口中,近半数为流动人口。相形之下,当地75名民警的警力配备显得势单力薄,不说日常出警,仅是摸清底数都力不从心。“警情高、警力少”,如何化解这组矛盾,成为摆在辖区民警面前的现实难题。
2017年,当“线上转型”概念如火如荼时,派出所瞅准了时机,成立一支名为“金山微众”的线上群防群治队伍。
“一方面,我们依托微信等平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我们希望能将每个微小的个体整合起来,聚沙成塔,形成‘众治’格局。”金山派出所所长叶炜琳如是解释“微众”的含义。
如今他手机里活跃着数百个微信防治群,从宾馆、洗浴、银行、学校等行业群,到长租公寓、小区新村、工地宿舍等住房群,这些群里的成员覆盖辖区的商圈业主、小区物业、企事业单位,以及街镇干部和平安志愿者、治安积极分子等6800余名。一旦有成员共享可疑线索,担任管理员的社区民警可第一时间进行研判。
今年5月底,有人在“金山微众”小区群内上传一段两名男子偷东西的视频,凭借该成员提供的位置信息,仅1分钟后,街面巡逻队员便赶到现场对嫌疑人进行围捕,最终成功抓获。
“因为警力有限,基层派出所最大的困扰是无法及时掌握辖区的风吹草动,将风险防患于未然。”叶炜琳说,互联网提供了收集信息的渠道,大到偷盗抢劫,小到邻里纠纷,老百姓随时可以在群里提醒民警,而民警也能及时共享一些近期高发的警情,供大家提前防范。
在他看来,有形的互联网背后,是无形的警民关系网,“原先老百姓总有‘衙门难进’的观念,现在派出所作为牵头人,老百姓担任群防群治主力军,这一隔阂正被打破。”
位于金山派出所三公里外的综合警务站是最好的例证。这间规模不大的警务站位于辖区最繁华的商圈,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红蓝相间的警灯成为一抹亮丽的标志。过去,由于商户众多,人员密集,这里纠纷和盗窃警情高发,一遇到上下班高峰,民警来回奔波需要花上个把小时,颇费心力。
2017年,有人在群里提议集资建立警务站,供民警常驻,迅速得到了响应。于是,商圈出地,商户出资,大家一砖一瓦建起了警务站。作为配合,金山派出所选配30名巡逻保安和10名反恐处突队员负责警务站的路面执勤,并对网格内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场所的数百名安保力量进行整合,纳入统一管理,建立起警民共治的防控网。
据金山派出所综合中队中队长林斌介绍,警务站投入运行以来,该地盗窃警情发生率下降了78%。去年,金山派出所辖区内警情总数同比下降10.26%,违法犯罪类警情同比下降25.33%,治安问题得到有效整治。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叶炜琳说,依托数百个防治群,当地已构建起一道群防群治的体系。未来,派出所将适时推出“最美微众”评选活动,对平日里积极提供线索的热心市民给予奖励,鼓励更多人投入到这支队伍中。
主办: 福州市仓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福州市仓山区大数据服务中心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