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螺原产于中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上世纪80年代福寿螺被当成可食用的经济型螺类。引入我国之后迅速适应我国本土环境对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危害。目前福寿螺已经被列为重大危险性农业外来入侵生物之一。曾经有专家对福寿螺进行过实验发现,一个福寿螺体内的寄生虫可以多达6000条未煮熟食用后轻则发烧拉肚子重则危及生命。
怎么区分福寿螺与田螺?福寿螺,又名大瓶螺、苹果螺,个体大,每只100~150g,最大个体可达250g以上,有巨型田螺之称。
福寿螺外观与田螺极其相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辨别。大小:田螺个头较小,1~1.5cm的占多数;福寿螺个头要大好几倍。外壳:福寿螺的外壳呈淡橄榄绿色或黄褐色;田螺的外壳颜色则为青褐色。椎尾:福寿螺椎尾平而短促;田螺的椎尾长而尖。螺盖:福寿螺螺盖偏扁;田螺的螺盖形状比较圆。螺肉:福寿螺的螺肉颜色较浅,多为黄白色;田螺的肉多为青褐色。螺卵:福寿螺的卵呈粉红色;田螺的卵为透明色。外出游玩时,在河道、水田边看到野生螺可不要随便捡。福寿螺是不能食用的。
主办: 福州市仓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福州市仓山区大数据服务中心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