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需要及早接种疫苗的原因主要有:
(1)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即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接触传播。围产期或幼儿期发生的母婴传播是导致乙肝病毒慢性感染的主要原因。感染乙肝病毒时的年龄越小,发展为慢性乙肝的风险越大。出生后接种疫苗的时间越晚,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越高。特别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乙肝病毒e抗原双阳性的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者,阻断失败率为4%;24小时后接种者,阻断失败率为20%,升高5倍。因此,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对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十分重要。
(2)我国2014年全国1~29岁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我国5岁以下儿童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率已经降到1%以下,但15-29岁的育龄妇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为4.01%,仍处于较高水平,新生儿和婴儿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仍然很高。根据当前乙肝防控形势,对新生儿24小时内接种首针乙肝疫苗仍然是开展母婴阻断、保护新生儿感染、巩固我国乙肝防控成果的最有效手段。
(3)乙肝疫苗有良好的安全性,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首针乙肝疫苗不会增加新生儿死亡的风险。从国内外资料看,目前没有证据证明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首针乙肝疫苗与增加新生儿死亡之间有关。
(4)2007年,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免疫规划分委会专家根据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的特征、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进行了充分的论证,仍确定我国国家免疫规划继续采用新生儿乙肝疫苗的免疫程序为0,1,6月,并要求首针乙肝疫苗在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这种策略在近二十年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肯定。
(5)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免疫服务体系。按照“谁接生,谁接种”的原则,由医疗机构的产科接种单位对住院分娩新生儿开展首针乙肝疫苗接种。随着我国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的提高,有力保障了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
主办: 福州市仓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福州市仓山区大数据服务中心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