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仓山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关于福州市仓山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仓山区发改局 发布时间: 2024-01-03 11:00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在区委坚强领导和区人大监督指导下,全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推动“党建领航、经济领跑、民生领先”行动,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持续向好态势。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065亿元,增长2.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41.2亿元,增长31.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2亿元,增长18.2%;固定资产投资474亿元,增长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5.2亿元,增长2.5%;进出口总额305亿元,增长1.8%;实际利用外资1.43亿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072元,增长2.8%;完成市下达节能减排降碳任务。

  (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聚焦省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区建设,发挥数字经济“两园四镇”产业集聚作用,利用好省级专项资金,建设橘园洲智能产业园公共创新服务中心,持续扶强培优锐捷网络、宝宝巴士等数字经济重点企业,畅玩网络等21家企业入选省数字经济领域创新企业,总数位居全市第2。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中,福维新能源福建总部等3个、预期投资额20亿元的项目上省央企专场、市台签约,并入选数字应用场景11个。6个项目入选省级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库,19个项目入选市级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库。

  (二)工业运行稳中向好。深入开展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金山工业园区在市级重点工业园区绩效考核中位列第2,在市科技局牵头的“一区多园”考核中综合得分位列第3、产业核心园区位列第1名。橘园洲C、E地块17.5万平方米高标准厂房基本建成。全面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做强产业链、拓展增量优质企业,加快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中交海峰风电公司顺利纳统,佰孟医学、奋安生物医药产业园等128项生物医药产业项目落地。持续加大龙头企业培育扶引力度,助推企业上市,海西新药等重点上市后备企业上市进程加快。鼓励企业技术提升,32个项目申报福州市2023年工业重点项目。大力实施“榕升计划”完成工业企业小升规12家。常态化推动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新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8家。

  (三)商贸服务业提质升级。平台企业纳统规模不断壮大,宝宝巴士、永辉彩食鲜、鑫云辰等等49个平台企业加快发展,21个企业获市级平台企业认定。电商产业持续向好发展,连续五年网络零售额、电商企业家数双居全市第一。现代物流跨越发展,注册在仓山区的物流及配送企业逾400家,预计纳统营业额超20亿元。全年新增提升限上商贸、规上服务业企业244家。积极组织浦上万达、爱琴海、奥体阳光天地等商圈参与“惠聚榕城”主题促消费活动,重点推进江南CBD、SM城市广场等商圈项目有序建设,逐步形成“四核驱动、多点开花”的商圈新格局。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宝宝巴士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2023年福州市第一批总部企业,中邮科等10家企业通过总部企业复核。

  (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入实施营商环境5.0版改革,在科技园区、智能产业园等设立政务服务代办点,助力企业办事不出园区。实施政务大厅扩容提质工程,新增设公安交警自助办事区,推动用水、用气、社保等290项服务事项新增入驻区政务服务中心, 办证大厅“一站式”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优化全区53台“e福州”便民服务自助终端布局,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成立仓山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整合券商、银行、保险、投行等专业机构力量,为辖区企业提供创业投资、银行信贷、助推企业上市等全链条服务。全区新增市场主体2.28万户,总量继续位居全市第一。全力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专项行动,深入一线走访服务企业。

  (五)招大引强不断突破。创新“一把手”招商、“走出去”招商机制,瞄准行业重点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区领导先后带队外出招商25批次,走访企业逾140家次,推动优质项目线索滚动生成。抢抓数字峰会、海交会、航海装备大会等重要展会举办契机,借助厦门投洽会、上海进博会等重大活动平台,组织全区34支招商小分队500多人次开展线上、线下招商推介,生成一批优质项目线索,落地福大自动化总部大楼等项目117个。全省最大的山姆会员商店、省内首家独立法人仓山山姆会员商店顺利开业,预计全年营收达7亿元。亿力集团总部生产基地选址橘园洲D地块,建成后将带动上下游生态合作伙伴入驻,预计年产值超70亿元。全区招商工作综合排名保持全市第一方阵。

  (六)改革创新激发活力。鼓励引导企业加快科技创新,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全区规上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错年值)总量30.02亿元,位居全市第3,投入强度(占GDP比重)2.87%,位居全市第4。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市场主体,健全“科技型企业—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链,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338家,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20家,推荐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38家。加快推动双创平台建设,数智餐饮产业众创空间等3家创客空间通过2023年度市级众创空间认定。加强财政国资国企联动,集团内部架构日趋完善,拓展多元化产业模式,分级分类盘活各类国有资产。深化改革创新,“税悦工作室”等3项创新举措入选福建自贸区第二十批创新举措,其中“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证书贷款风险化解机制”为全国首创性创新举措。

  (七)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全力开展“项目攻坚增效年”专项行动,福顺半导体科技园等53个项目开工、金山橘园工业园区项目D等44个项目竣工,在建项目加快推进,金山橘园工业园区项目E等省重点项目建设进度超序时16个百分点。亚升总部大楼等市重点项目建设进度超序时12.8个百分点。积极组织申报中央预算内资金、政府专项债券,2023年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工程、城门中学校舍改造项目等2个项目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2549万元;区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文化综合大楼、金山橘园工业园区项目C、项目E等4个项目获得专项债资金2.22亿元。

  (八)资源要素保障能力提升。立足全区产业发展、城乡统筹融合和生态环境保护实际,主动融入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福州试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挖掘存量、盘活资源,生成典型案例,积极争取国家部委政策支持。强化项目用地用林报批服务,2022年第八批等4批次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获市政府审批。完成三江口植物园、市社会福利院周边地块等项目用林报批5宗。以林长制促林长治,全区林长制实施成效绩效指标连续两年取得全市第一。22个攻坚增效年交地攻坚项目完成交地面积1509.97亩。出让地块11宗,出让面积196.06亩。稳步推进回迁安置,建成清逸华庭等6个安置房(安商房)项目,完成回迁安置(选房)14.32万平方米、1089套,保障安置群众住房需求。

  (九)宜居宜业品质稳步提升。开展清水蓝天专项整治,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9.1%,闽江干流仓山段水质持续保持优良,三个市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开展“散乱污”企业(场所)综合整治,完善源头管控长效管理,杜绝“散乱污”企业(场所)回潮。城区园林绿化管养持续提升,完成口袋公园建设10处、立体绿化建设10处、福道建设5公里。深入开展“护河爱水、清洁家园”、村庄清洁“六清一改”等行动,参与人数26.54万余人次。持续创新深化河湖长制,进一步提高河湖水质。采取“日巡、季督、年考”方式,全面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

  (十)城区建设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品质提升,生成宜居建设工程、绿色人文工程等5大类76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超70亿元。扎实开展城建项目竞赛,加快推进市政、园林、水系等36个、总投资1103.38亿元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03.76亿元。常态化管理中洲岛、江心岛等18项“闽江之心”夜景灯光整治提升项目,保障“闽江之心”夜景效果。强化交通综合提升,完成白湖亭立交改造工程等城区交通治堵项目80个。综合整治提升万乐新村等老旧小区25个。实施流花溪、浦下河内河旅游精品路线,推动内河文旅产业发展。严查严控违法建设,拆除两违面积2.34万平方米。生活垃圾稳步推进,新建垃圾分类屋20座,提升改造垃圾分类屋(亭)100座,市容市貌持续提升。

  (十一)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就业优先,落实兜底帮扶政策,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09万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开展“英才聚仓 幸福满仓”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等活动,认真做好高层次人才推荐认定,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439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组织开展劳动关系领域风险防控法律法规系列公益讲座培训,深化和谐劳动关系。建设集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功能的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通过“旗舰店引领+中心食堂辐射+助餐食堂延伸”模式,实现社区长者食堂全覆盖。以福蕾行动示范点为依托,开展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活动。贯彻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救助补助政策,春节中秋期间向低保、特困等困难群众发放过节费703.45万元,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十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提升。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学校项目建设,三江口小学等建成投用,新增中小学学位6060个。积极拓展办学途径,新增10所公办园,提供学前公办学位3600个,推进示范性幼儿园创建,6所幼儿园通过省级市级示范园评估认定,全区优质学前教育学位覆盖率位居全市前列。精准实施分层教学,落实培优辅差,区属中学中考创下历年新高。以“健康仓山”建设为统领,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建新镇卫生院搬迁新址,仓山区集团化办医迈出新步伐。出台《仓山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成立区疾控局,积极开展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创建验收,疾控体系建设渐趋完善。妇幼健康服务持续深化,中医药特色文化传承创新,公共卫生服务网底筑实筑牢。紧贴文化惠民,开展非遗进校园、三大书场等群众性文化活动357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新增市级非遗传承人7人,完成梁厝梁守槃祖居等文物建筑保护修缮15处。建成长安山智慧体育公园,举办五四青年节百团接力赛等全民健身活动16项,推动体育事业共建共享。聚焦文旅融合,举办烟台山街头文化艺术节等文旅活动235场,持续激活文旅经济、夜色经济、假日经济。

  (十三)社会发展和谐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大力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机制改革,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开展国家安全等为主题的普法宣传活动284场次。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成立“红心律师团”公益志愿团队,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积极构建法治为民新格局。持续推进“一品一码”追溯体系建设,织密药品安全“防护网”,保障群众食品药品安全。加大流通领域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和安全隐患排查力度,架起产品质量安全“探照灯”。积极实施知识产权强区战略,全面推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标准保护、高效益运用、高品质服务。全面推进城乡社区自治,做好社区综合提升,水都社区等8个精品社区顺利通过市级考评验收,数量位列全市第一。制定村(社区)规范化运行权责、服务、指导、考核四张清单制度,以党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方式创新、能力提质。深入开展岁末年初安全生产重大隐患专项整治、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累计排查整改隐患1.17万个,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不断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推进社会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组织各类应急演练459场。凝聚服务力量,促进志愿服务提速扩面,全区实名注册志愿者15.79万人、志愿服务团队2085个。全力推动文明实践“提档升级”,打造了13个市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示范点,12市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讲习基地,4个仓山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总体上看,2023年,全区经济持续稳定向好,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但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矛盾和困难依然存在。一方面,经济全面恢复的基础仍不牢固,企业投资意向还不够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尚未完全恢复;另一方面,城市配套道路、综合环境整治等还不快,优质教育学位、养老床位、基层医疗和文体服务等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都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三、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意见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攻坚之年。全区将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位推动仓山高质量发展跨越赶超。2024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5.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0%;完成市下达的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和节能减排降碳任务。

  (一)积极构建高质量产业新体系。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工业互联网赋能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完善平台服务能力,对接省、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仓山区分中心,提升企业上云上平台和标识解析数量。支持星网锐捷、宝宝巴士等智能产业链主企业及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入选省数字经济领域创新企业20家以上。充分利用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政策优势,加强两岸生物医药合作,持续壮大生物医药产业规模,重点扶持北京同仁堂、同春药业等龙头企业壮大,支持海西新药科创板上市。加快推动瑞科产业园二期加快自主提升增容建设,推进同春生物医药产业园、奋安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建设,强化园区集聚效应。抓好园区规范提升,持续推进未审批自主提升企业加快审批,积极推动橘园洲片“共享区”建设。积极推动利莱森玛产业园、万福智能制造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集群发展。结合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方案,聚焦海峡奥体中心、三江口片区、闽江之心南岸、传统商圈等重点片区,联合市直有关部门,优化片区规划,丰富消费应用场景,构建多层级特色商圈体系,加快消费提质升级。力争全年新增提升限上商贸、规上服务业企业180家以上。科学规划城市配送、仓储、小区快递驿站等业态布局,扶持引导物流产业健康发展。

  (二)大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围绕深入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6.0版改革,落实《仓山区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先行示范区一流营商环境工作方案(2023-2025年)》,探索建立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营商环境监督新机制,邀请企业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作为“体验官”,参与全区营商环境进行多维度评价,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深入落实产业链“链长制”,深化“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等多元招商模式,通过精准招商强链延链。力争新增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培育链主企业10家。进一步培育壮大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招引优质龙头企业,挖掘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项目。加快推进国家管网集团福建公司、中国邮电器材福建公司、杭州索元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汉方萃取生物科技(海南)股份有限公司、福州医药产业(精神健康)集聚区、工巨数字舱、中石化新星福建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等重点在谈招商项目转化落地。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大力推进征地拆迁、项目谋划建设。以项目攻坚突破年专项行动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区领导挂钩联系服务企业制度,深入一线开展走访服务,加强动态跟踪管理服务,全力推进左海控股大楼等142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力争项目早见效益。

  (三)着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发挥仓山独有区位优势,主动融入榕聚千万人口专项行动,加快三江口等重点区域开发。深入挖掘陈靖姑信俗文化内涵,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助力海丝建设。积极推进万福创新园等项目建设,为福州国际医疗综合实验区建设提供产业载体。深化自贸区改革,继续在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等领域推出更多创新举措,力争特许药械等取得政策突破。发挥科教强区优势,以政产学研结合、区域协同创新等形式为抓手,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同企业开展技术协同攻关,促进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加快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变革。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与质量双提升,力争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5家以上。落实落细企业创新激励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争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总量保持全市前3。推动完善知识产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示范县建设,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国示范县。

  (四)加快打造幸福之城新样板。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品质提升行动,探索推动义序等城中村整体改造提升。扎实推进缓堵、绿化、夜景灯光等项目,加快白湖北园东升片区“人居标杆街区”建设。启动义序片区2等23宗土地成片开发。继续开展“护河爱水、清洁家园”行动,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快推进“闽江之心”核心区整体提升工作,打造水清岸绿、环境清洁的美好家园。发挥“榕易租”等线上竞价平台优势,高效盘活国有资产、集体资产,推动国资保值增值、村集体经济稳定增长。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加大打击“两违”力度、垃圾分类处置、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积极拓展公园绿化休闲空间,计划建设口袋公园5处、福道(绿道)整合提升5公里。深化探索智慧化城市管理,深入开展两违治理,持续提升市容环境管理水平。大力推进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区创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新改建垃圾分类屋40座。积极融入福州市文创走廊建设,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五)不断满足民生新期待。多措并举稳就业,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争新增城镇就业1.9万人。巩固“英才聚仓·幸福满仓”高校引才系列品牌,持续跟踪企事业单位用工需求,加大人才引进培育力度,推动产业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实施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做好城镇居民失业保险管理。深入贯彻实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深化和谐劳动关系。持续提升学前教育办学水平,力争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96.7%。加快推进教育项目建设,新增学位3300个。优化集团化办学管理,加大对薄弱学校、民办学校的帮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集成改革,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巩固慢性病示范区创建成果,努力实现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新突破。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提升妇幼保健水平。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所“中医阁”建设,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大力发展公办和普惠养老服务,深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做强做实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区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兜底保障工作。加强应急突发队伍人员培训、装备建设。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展节庆文化活动和群众文化活动,强化文博场所惠民功能。统筹做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和提档升级。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进校园等非遗活动,加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

  (六)全面开创社会治理新格局。着力推进依法治区,健全完善“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闭环管理工作机制,有力推进福建省一体化大融合执法平台(闽执法平台)运用。扎实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建设,推动优质法律服务资源下基层、进社区,不断满足群众法律需求。坚持示范引领,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带动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全面贯彻落实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扎实推进安全标准化提升工作,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和演练,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强化粮食流通领域监管,统筹协调做好粮食安全,共建储粮节粮型社会。持续推进食品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落细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推进全区食品安全再上新的台阶。发挥“三医联动”机制,净化药械市场秩序。健全品牌推进工作体系,推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打造质量强区。不断拓展双拥工作新内涵,探索双拥新模式,提升新时代双拥工作质效。加快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培育谋划一批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项目。深化文明城市建设,提升精神文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