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仓山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福州市仓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来源:发改局 发布时间: 2006-01-28 00:00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前     言

  “十一五”时期,是仓山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也是仓山区继续推进实施“全面开发南台岛、建设福州新城区”战略的关键五年。认真总结“十五”经验,准确把握战略机遇,科学规划“十一五”发展蓝图,对于推动仓山区新一轮创业、确保仓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在可持续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作用重大,意义深远。

  仓山区“十一五”规划的编制,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七届十次全会、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区委九届九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仓山区委关于制定仓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依据,主要阐述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向,是“十一五”期间仓山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第一部分 “十五”回顾

  “十五”时期是我区蓬勃发展的五年,“全面开发南台岛、建设福州新城区”战略不断推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重大成就,为我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主要成就

  1、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水平。2005年全区财政总收入达65065万元,年均递增23.9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3785万元,年均递增24.9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区口径)完成673888万元,年均递增63.67%;全部工业总产值2048102万元,年均递增14.4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02912万元,年均递增21.78%;出口总值(海关口径)67700万美元,年均递增16.2%,新批合同外资15155万美元,年均递增32.37%,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6567万美元,年均递增25.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0022万元,年均递增28.5%。实施重点建设项目354项,产业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名牌战略稳步实施,拥有1个中国名牌产品(万年青健身器材)、1个中国驰名商标(西瓜太郎)、8个福建省名牌产品(金日涂料、春伦茶叶等),推动117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

  2、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围绕发展城郊型都市农业,搞好农产品精深加工,充分发挥有限农用地的效益。产业基地成片崛起,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明显增强,初步形成电子信息、机电五金、鞋服和轻工产品四大产业集群,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221家,全年产值达112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3%以上;到“十五”末,年产值亿元以上的工业龙头企业达29家。服务业长足发展,引进华隆鞋服、誉信达等6个物流项目,总投资近6亿元;麦德龙、拓福、永辉、国美等国内外大型超市卖场先后入驻;投资近亿元的东方家园建材超市即将建成开业;四星级国谊大酒店即将开业,新引进的五星级大世界酒店正在办理建审手续;福厦汽车展销走廊目前共有奔驰、沃尔沃、广州本田等53家汽车4S专卖店,全年汽车销售额突破25亿元;金山榕城广场签约入驻知名企业150多家,其中近100家已开业;下藤商业步行街、三高路餐饮娱乐街、首山学生购物街等特色商贸街日渐繁荣。三次产业结构调整趋势良好,由2000年的6.90:63.03:30.07调整为2005年的2.76:59.06:38.18。

  3、新城区建设日新月异。五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南进”战略,大规模进行旧屋区改造,全力推进金山新区建设,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基本完成上渡、菖蒲、下藤、尤溪洲、洋洽等五大片旧屋区改造,建成160幢60多万平方米安置房,1万多户3万多人入住新居。岭后、首山、程埔、南江滨等四大片旧屋区改造工程正在加快实施,其中岭后片房屋拆迁工作已经结束,安置房基本竣工;首山片第一期安置房已全部竣工,第二期安置房9000平方米已经封顶;程埔片拆迁工作已进入扫尾阶段;南江滨及周边旧屋区改造目前进展情况良好。主动服务、服从全市大局,全面推进金山新区各项建设,全力以赴做好征地拆迁工作,共完成近3万亩征地拆迁交地任务,动迁涉及49个村,其中12个村举村搬迁,拆除旧房面积200多万平方米。目前金山新区已形成占地面积26平方公里的规模,随着金山公园、金山文体中心、新展城等一大批社会事业和新区配套项目落户金山,吸引了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使金山新区成为海内外极具吸引力的投资和居住新区。同时,房地产开发形势喜人,我区面江亲水、教育配套优质的楼盘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香江红海园、融信第一城、滨江丽景、罗马佳洲、三盛·巴厘岛、东方威尼斯等楼盘持续旺销,带动了全市房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现有道路181条和11座大桥,基本形成了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浦上大桥、湾边特大桥正在抓紧建设,这些路桥工程的建成,使我区环岛路网骨架初步形成,与福州中心区连成一体,进一步完善了南台岛整体功能。

  4、社会各项事业成绩斐然。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连续三次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区”考核,并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顺利通过了省政府“双高普九”验收。文化体育事业硕果累累,创作了舞蹈《金山春雨》、歌舞《烟山之恋》等一批歌颂仓山巨变、催人奋进的优秀文艺作品;区龙舟、舞龙、蹦床等项目获世界级和全国多项冠军;陈靖姑文化民间信仰顺利通过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通过了“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和“创建有中医药特色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国家考评组的复核验收。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完成责任目标,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下,连续六年保持省级计生一类先进区水平,荣获了“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区”称号。

  5、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创建“平安仓山”,围绕“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指导思想,集中力量打好严打、化解矛盾纠纷、基础防范重点整治这“三大战役”,积极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稳步提升。“十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6.46%和6.2%,实现了由温饱向基本小康的跨越。城乡一体化再就业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城市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低保扎实推进,“春风行动”等扶贫帮困活动深入开展,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

  二、基本经验

  1、坚持开拓创新,探索经济发展新路子。必须坚持以创新增活力、以创新求实效、以创新促和谐,创新发展的思路,创新发展的举措,不断化解经济发展中的诸多矛盾和难点,努力推动经济建设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以贯彻落实“项目带动”战略为主线,实施重点建设项目“一把手”工程,着力垒大机电五金、电子信息等产业,不断为我区经济发展培植新的增长点,并实现经济领域带动社会各领域的发展。

  3、坚持融入发展大局,加快建设新城区步伐。积极顺应时代大潮和发展大势,增强大局意识、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开放意识、责任意识,主动对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战略,主动服务、服从全市大局,不断提升仓山区在全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4、坚持统筹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统筹经济和社会关系,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统筹城乡发展,注重新城区建设带动城镇化建设,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加强生态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5、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利益摆在第一位。坚持人民唯大、人民唯重、人民唯先,在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上下苦功夫,坚持不懈地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6、坚持团结协作,形成创业的强大合力。树立全局意识,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为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战略部署上来,把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设福州新城区的目标任务上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

  第二部分 “十一五”发展环境分析

  “十一五”时期是南台岛全面建设、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拥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

  一、发展机遇

  一是从宏观环境来看,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快,国际技术和产业转移加快趋势明显,有利于我区参与合作交流与竞争;“海峡西岸”第一次写入中央文件,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加快“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把我区推向大开发的前沿,成为福州城市拓展的主要区域。二是从自身条件分析,我区地处南台岛,四面环江,有利于构筑临江向海、山水相间的组团式城市发展格局;作为福州对外开放和产业空间拓展的重要区域,我区将成为广大客商投资的热点地区;我区高校密集,科研机构众多,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保证。

  二、面临挑战

  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够大,经济运行质量还有待提升,经济发展不够平衡,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整体素质不够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发展观念有待更新,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统筹发展任务依然艰巨;现代服务业和社会事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政府自身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等。对此,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以高度的责任感、宽广的视野、创新的举措积极应对挑战,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再创新业绩。

  第三部分 “十一五”发展总体构想

  根据我区发展基础和资源特征,我们应该紧紧把握国际国内环境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努力开创我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大做强经济规模,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着力营造安定稳定的社会环境,努力把仓山区建设成为经济发达、文明开放、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既注重保持较快增长速度,更注重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坚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耗物耗,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作为发展战略的关键点。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创建研发中心,开发新产品,增创品牌产品,组织科技攻关力量,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

  3、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以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稳妥地推进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领域改革。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内联外引,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分工。    

  4、坚持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五个统筹”,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加快推进构建和谐社会各项工作。重点抓好和谐社区建设,突出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教事业、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问题,促进社会事业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5、坚持为民惠民利民。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搞建设,切实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增强公共产品供给能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营造良好的安居乐业环境,让全区人民共享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三、发展目标

  1、功能定位。把仓山区建设成为集先进的工业区、一流的科教区、新型的商贸区、高尚的住宅区为一体的福州新城区。

  2、总体目标。综合考虑未来五年我区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十一五”时期要围绕比全市提前两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奋斗目标,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主要目标是:经济发展方面,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经济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现代化综合性基础设施体系和更具活力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基本形成,综合实力位居全市前列;社会发展方面,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建立完善区域性技术创新体系,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基本建成“科技强区”;就业总量持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公共卫生体系健全,全民卫生医疗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文化、体育相配套;公共服务体系、公共安全体系进一步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社会秩序更加安定稳定,基本实现“平安仓山”。

  3、预期目标。综合考虑未来五年我区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十一五”时期要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性进展。主要目标是: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财政总收入(按可比口径)年均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按可比口径)年均增长13%;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5%;出口总值(海关口径)年均增长10%;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开放型经济持续升温,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与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5%。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质量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经济增长方式得到根本改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以内。生态城区建设取得成效,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实现中心城区绿地率达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10平方米以上。

  四、总体构想

  在现有仓山城区和金山新区的基础上向东、向南分三条轴线推进:一是东北片:即福厦路以东、南江滨以西,北起烟台山,南至马杭洲。沿着目前正在改造的南江滨旧屋区,向东推进开发建设林浦洲地、璧头港区和下门洲新区,直达马杭洲。二是中线:从台屿至飞凤山开始,沿南二环的首山片区,向东分别推进建设仓山中心区、白湖亭商贸走廊、仓山科技园,直达林浦洲地;通过鼓山桥向北,与鳌峰新区联成整体。三是南片:即西接金山新区,东至马杭洲,北起义序机场,南临乌龙江。对接金山新区,继续开发金山桔园洲南片以及金山生活区八期、九期、十期;沿乌龙江北岸三环二期沿线开发,分别推进福湾片工业园(二期)、义序机电园、义序洲地、螺洲高尚居住区开发,并在马杭洲与东北片汇合;同时加快开发淮安居住区。通过上述“一线两片”的开发,带动城门、盖山、金山等分区的全面开发,从而形成“全面开发南台岛、建设福州新城区”整体态势。

  第四部分 “十一五”发展主要任务

  一、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推进城市化进程

  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福州新城区的全局。我们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适应福州市“南进”战略,稳步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

  1、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要逐步打破城乡界限,把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推进城市化进程。继续完善、强化各项支农措施,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稳妥推进农村三大转变,即农村转为城市,农民转为居民,农业转为二、三产业,做到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努力壮大村级经济实力。有计划有步骤进行旧村改造、新村建设,按照集居住、商贸、文体为一体的标准,大力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加快建新、盖山、城门、螺洲等地的农民安置房建设步伐,确保拆迁户按时回迁;积极稳妥地进行“村改居”,逐步形成区域范围内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体系。

  2、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健全“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互动联动、一体运作”的工作机制。加快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引导和管理。全面落实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及小型工程招投标、工农业承发包工作,推行“阳光作业”,实现从源头上对村财的治本管理,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的安定稳定。

  3、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我区要及时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思路,采取综合措施,深入挖掘农村内部增收潜力,充分利用留用地政策开发第三产业,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千方百计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主渠道,拓宽增加农民收入的渠道,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4、认真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生产生活出路问题。从公正发放征地款、扶持被征地农民发展、加快留用地项目建设等入手,继续贯彻落实区委“解决被征地农民生产生活出路八条措施”。在村改居过程中,积极推进资产股份化、福利社保化、居住社区化、就业多样化模式,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被征地农民的根本利益。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提升工业技术含量。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着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优势传统制造业;以项目带动为重点,加大对制造业投资和技改力度,提高制造业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

  --继续推进工业载体建设。按照建设福州新城区的要求,建设强大的制造业基地,发挥制造业的集聚效应。坚持持续发展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的统一,注重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集聚带动力强的工业项目。一是提升现有产业基地。对现有的“一园三区四片”工业基地进行整合、盘活,做好“向管理要地、向闲置要地、向机制要地、向盘活存量要地”的文章,力求在现有产业基地周边盘活土地500亩,开展招商工作,发挥产业基地的集聚效应。二是尽快开发动工建设义序机电园。该园区总占地1181亩,引进中亿实业等内外资项目14项,总投资12亿元,力争建成后新增工业产值30亿元以上。三是筹建福湾片(二期)工业园。该园区总占地1650亩,总投资20亿元,力争建成后新增工业产值70亿元以上。四是积极接受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辐射,开发建设新的工业基地,引进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项目,努力形成研发中心和总部经济群。

  --大力培育产业集群。大力培育区域集群产业,夯实电子信息、机电五金、鞋服和轻工产品等产业集群。“十一五”期间,在加强基础工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支柱产业的基础上,全力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光电子等新兴产业。加大工业载体建设力度,继续推进建设都市型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高附加值、低污染和低能耗的都市型工业。做大做强规模企业,有效提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以集约化促进工业优势互补,壮大工业龙头,带动第三产业,繁荣地区经济。

  --积极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企业,鼓励引导企业开展企业形象和品牌标识的策划与宣传活动,鼓励名牌产品企业迅速扩大品牌经营规模,不断开发和培育终端产品,提升产业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促进名牌产品企业多层次、全方位的联合协作,实现资源共享。鼓励企业参与国内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着力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加大技改投入,加强多种合作研究,促进现有企业增产增效。加强中小企业整合,推进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发挥我区科教优势,制定并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创新政策支持,促进产学研结合与互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配套。到2010年,力争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35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

  2、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区域商业特色品牌。以实施“开拓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战略为指导,紧抓“南进”战略推进实施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在全社会从业人员中的比重。

  --现代流通业。重点推进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为重要内容的现代流通业建设。充分发挥麦德龙、永辉超市的带动作用,继续引进、培育和发展集加工、仓储、配送、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型业态流通企业。一是在誉信达、东大医药物流、永辉配送中心基础上,再发展1-2家物流配送企业,为市区的大型超市及金山工业集中区提供配送、维修等物流服务。二是以火车南站、汽车南站为依托,加快华隆鞋服等物流项目的建设步伐,促进城门、盖山商贸物流圈的形成。三是以火车南站建设预留有货运通道为契机,在火车南站周边建设服务功能齐全,集仓储、运输、加工、配送、电子商务、质量检测检验为一体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现代物流园区。

  --商贸业。以打造一条汽车走廊、构建两个繁荣带、建设三大商业圈为主轴,加快发展现代商贸业。

  打造一条汽车走廊。充分发挥福厦路沿线优势,加快福厦汽车展销走廊建设步伐,继续引进知名品牌汽车项目,努力打造汽车销售、美容、维修、培训基地,提升汽车展销走廊的规模和档次。

  构建二个繁荣带。南江滨繁荣带,重点从解放大桥开始至南江滨路与三环路对接地段,以中洲岛、虎威休闲广场、国谊酒店及正在筹建的闽发酒店为依托,重点发展电子商务、证券、百货,构筑南江滨商务繁荣带,形成福州的RBD(游憩商业中心区)。金山滨江(三环路乌龙江旁)繁荣带,依托会展中心、金山寺、金山湿地公园等,重点发展会展、旅游业,形成福州最具特色的滨江繁荣带。

  建设三大商业圈。以三叉街为中心的商业圈,继续发挥福州南大门的优势,辐射福州东南地区,结合中心区建设,并充分考虑仓山学区的消费特点,发展以购物中心、专业店、专卖店等新型业态为主,集购物、餐饮、娱乐、金融、商务、文化消费为一体的新型商业圈。以金山榕城广场为中心的商业圈,结合金山新区内的商业网点,并拓展到金山大道、闽江大道、浦上路、状元路、农林大学等,引进大型购物中心、星级酒店等,构筑商贸、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新型商业圈。以二个南站为支点的新型商业圈,结合汽车南站、火车南站的建设,拓展盖山镇、城门镇、螺洲镇原有的商业区域,聚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引进酒店、大型超市、大型写字楼,形成我区高客流量、较完善的新型商业圈。

  三、完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推进新城区建设

  1、建设适度超前的交通基础设施,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十一五”期间我区交通发展规划要按照交通基础设施适度超前的原则,以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主线,全面提高我区综合交通体系的有效供给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实现交通由需求型向适应型地转变。

  在推进省、市重点建设项目湾边特大桥及互通工程、福州汽车客运南站、福州火车南站(福厦铁路)以及绕城高速公路仓山段的建设中,不失时机地调整交通布局体系。

  --道路建设。以高速公路为主轴,以国道、省道为主骨架,大力加强我区农村公路建设,进一步扩大我区的路网规模,改善路网结构,提高路网的通达广度和深度,改善农村公路的通行条件。

  --场站建设。“十一五”期间,为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按照轻重缓急,分步实施到位的原则,努力实现以下目标建设:一是以福厦铁路建设为契机,努力建设与之配套的交通服务体系。二是借助湾边特大桥及互通工程、京福高速公路仓山段的便利交通条件和金山、浦上等工业集中区的区位优势,争取在建新建设三级客运站、货运站各一个。

  --港航建设。我区四面环江,有着发展水路运输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争取在城门壁头新建2000吨级客货码头一座,投资2000万元,实现年吞吐量50万吨。二是争取在螺洲新建800吨级、兼靠1000吨级客货码头一座,投资1000万元,实现年吞吐量30万吨。三是大力发展二类航区运输,开辟港、澳、台运输,新增二类航区运力1000吨、三类航区运力5000吨,扶持和发展内河运输业,争取新增内河运力5000吨。

  --客运网络建设。针对我区农村客运网络相对滞后,广大农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村客运网络,最大限度地方便农村群众的出行。

  经过努力,到“十一五”末,全区公路网络进一步完善,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城市进出口通行能力大幅度提高,福州市南大门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紧密衔接,交通运输更加畅通快捷。

  2、继续加快内河整治,完善市政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要加快对南台岛的港头河、龙津河、白湖亭河等12条内河进行全面整治,规划建设内河河岸线、绿化带,扩建城门水厂,推动连坂污水处理厂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要求。重点配合完成南江滨大道、三环二期、南台大道二期等主要市政干道建设,以及建成布局合理、干支分明、四通八达的市政道路网络(如福湾路、洪湾路二期、林浦路、建新大道南段、螺城路、公园东路等);积极配合建成浦上大桥,新建前横大桥、鼓山大桥、魁岐桥、螺洲桥等,不断完善南台岛城区功能。

  3、大力推进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增强减灾防灾能力。“十一五”期间,水利工作紧紧围绕以防洪、排洪为重点,提高水利工程防灾、减灾能力,大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政管理。继续推进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建设,完成盖山南堤、义序防洪堤的建设,兴建港头、潘墩、阳岐、白湖亭、螺洲等5座排涝站建设,为我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同时,建立健全农林水产疫病预警和防治体系,重点是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等。

  4、发挥滨江资源优势,建设现代化新城区。抓住福州市加快“南进”步伐的契机,用宽广的视野、科学的思维、创新的举措,进一步审视发展、谋划发展、致力发展,以沿江为发展轴,充分利用闽江和乌龙江两江资源,构筑具有滨江特色的新城区风貌。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档次,把房地产开发与高品位文化、面江亲水的资源优势结合在一起,在林浦洲、马杭洲、南江滨、螺洲新区、金山新区、淮安新区等片区开发高档滨江住宅区,营造最佳的人居环境;积极促进帝封江、中天、红海园、融信等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建设,建设一批高尚住宅示范区。延续原有的近代历史文化特色和商业优势,在房地产开发的同时,构建滨江区域集商业、旅游、文化娱乐、商务办公为一体的商用住宅楼,不断改善城市发展的硬环境和软环境,提升仓山城区在福州市的地位和作用。

  5、加快旧屋区改造,做好安置房的建设工作。进一步重视旧城区改造工作,在改造原有上渡、菖蒲、下藤旧屋区的基础上,加快完成首山片、岭后片、程埔片、南江滨大道及周边旧屋区改造任务,积极规划埔头下、埔顶、施埔、麦园、积兴里、龙潭角、聚龙等7片旧屋区改造工作,让8万人住上舒适的住宅。积极推进仓山行政中心区开发建设,力争3-5年内建成集居住、商贸、文体为一体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示范区。

  6、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创建和谐社区。加强社区事务受理中心、警务中心、劳动服务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现“一站式”公共服务,努力增加养老院、托老所、康复中心等福利设施,开展各种形式的社区文化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塑造和睦和谐的社区精神,以社区干部、社区志愿者、社区文体队伍为主体,把服务工作深入到居民中去。加强社区卫生环境管理,为社区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加强社区与共建单位的联系与交流,做到资源共享,营造融洽温馨的社区环境。

  四、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区

  1、推行清洁生产,提倡节约意识。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一批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清洁生产企业。采取综合措施,在生产、建设、流通等领域减少能耗,节约资源。同时,注重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增强节约资源意识,提倡绿色消费方式,讲究绿色生活。普及节能、节材等节约技术,加快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基本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产品和技术,形成低投入、低消耗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发展模式。

  2、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资源。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必须切实用好、保护好,采取最严格的保护耕地措施,组织开展对土地违法行为的监督检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创新土地集约利用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提高全民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加大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监督和执法力度;进一步开发利用我区森林资源,合理规划,逐步发展成为以观赏树种为主的具有休闲、游憩功能的森林公园;同时,要以福州市城乡绿化一体化规划为指导,开展绿化造林,提升全区绿化水平;继续推进沿海防护林建设,打造“环福州绿色屏障”工程。合理利用水资源,鼓励发展节水农业,推动工业节水,扩大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综合管理的范围,建设节水型城区和节水型社会;继续推进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加强城市水源的环境保护,保障城乡居民饮用水卫生。

  3、加强环境污染整治与环境保护。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的产业政策,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产品,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加快环境污染治理,推广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等技术。辖区空气质量二级达标天数占全年天数的比例大于9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5%以上,保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98%以上;巩固和创建烟尘控制区,建成区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10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小于56分贝,城门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小于68分贝;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

  4、构筑优美舒适的城乡人居环境。以建设生态城区为理念,创建环保社区、绿色生态社区,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构建理想的人居环境。以农村优美乡镇建设为载体,依托山、水、森林、田园来实现城市中心区之间、中心区与外围工业组团之间衔接和过渡;做好城市主干道绿化美化和居民小区绿化、养护工作,实现环境的绿化、美化和净化;“十一五”期间争取再创建20个市级绿色社区。续建高盖山公园,重新开发江心公园,启动帝封江公园和清凉山公园建设,继续做好439棵名木古树的保护工作。

  五、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十一五”期间,要发挥我区地理、交通、土地、人文等资源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推动实施引进大公司、大项目,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规模,继续优化利用外资的结构,促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速提高仓山区开放型经济的水平,使仓山区的产业结构、规模经济及进出口商品结构跃上新台阶。

  1、增创对外开放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扩大开放领域,提高开放水平。加强政府部门之间协调与合作,增强服务发展的整体合力,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发挥仓山区位优势,把握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创新招商引资形式,不断提高招商引资实效,争取吸引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来仓山投资,设立研发中心。充分借助“5·18”海交会、“9·8”投洽会等大型经贸活动,广泛运用网络、中介机构代理等现代化招商手段,探索多元化利用外资的途径;努力发挥仓山区海外侨胞众多的优势,大力加强“以侨引侨”、“以侨引外”工作。充分发挥近台区域优势,紧抓产业升级机遇,不断拓展对台经贸合作的领域和方式,提高合作层次和水平。加大对港澳的招商,力争在金融、商贸、物流等领域吸引更多的港澳企业到我区投资。争取实现累计新批合同外资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亿美元的预期目标。

  2、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积极拓展对外贸易。着力提升出口商品的附加值,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不断扩大机电产品、电子等科技含量高的产品的出口比率,增加具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优势产品出口。深入实施以质取胜和科技贸易战略,优化外贸结构,推进贸易方式和市场多元化。大力实施市场开拓战略,积极加入国际采购供应链,争取国际连锁零售机构到我区设立采购网点。扶持我区企业和商品进入国际市场,大力帮助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参与国际合作竞争与交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规模,努力实现对外贸易稳定快速增长。加大对企业的政策宣传和指导,引导、扶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和境外资源合作开发,利用海外资源及市场,力争开拓东欧、南亚、南美、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建立境外加工区和贸易网点。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外出承包工程,进一步培育壮大经营队伍,培植一批技术含量和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对外承包工程龙头企业,带动我区对外经贸合作的稳定健康发展。

  六、发挥文教区优势,深入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

  1、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不断进步。“十一五”期间,围绕“实施两大战略、助推三大产业及社会事业、建设六大平台”,进一步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达8%以上,以争创“全国科技示范区”为目标,使我区迈入科技强区的先进行列。

  --实施两大战略。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一是突出传统产业改造、绿色产业发展及重点科技项目的筛选、论证、储备和申报工作。二是狠抓科技项目的实施,做好项目创意、引进、跟踪、动态管理等系列服务工作,力争实施国家、省、市的火炬、星火计划36项以上。

  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一是加强信息技术在制造业、服务业等的推广应用,全面提升优势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二是完善信息网络,结合政务网络建设,开展网络的应用,实现区域内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三是加强“仓山社区科技服务网”等互联网络建设,加快企业上网工程进度,建立新型的商务管理模式。

  --推进三大产业和社会事业。一是助推工业主导产业的发展。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时加快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到2010年,新发展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民营科技企业25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5%以上。二是助推特色农业发展。重点支持新产品、新农技、新农药的研发推广;推动以花卉、休闲食品等为主“两头在内一头在外”龙头企业的产业化发展。三是助推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发展电子商务,推进我区“楼宇经济”的发展;集聚人流、物流、信息流,加速发展大型物流企业和名牌商贸连锁企业;创造条件建设科技生态观光旅游场馆。四是助推社会事业发展。提高社会事业各领域的科技水平,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节约型、友好型社会。

  --建设六大平台。

  行业技术创新中心。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建设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加快企业从技术引进、委托开发、外设研发机构向自主研发和内设研发机构的转变,带动我区规模企业到2010年90%以上成立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中心,全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达750项以上,获各类科技成果奖突破100项。

  生产力促进中心。重点建设完善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区科技情报服务中心等,并发展若干家龙头企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不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科技培训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各方面人才需求的科技培训体系,提升各行业劳动者的综合素质。重点建设好区科技培训中心,并引导社会培训机构共同参与,发挥互动作用。

  科普教育基地。充分挖掘区霖顺科学馆的资源,开展科普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科普教育基地与常规教育的结合,使其成为学生和公民教育的第二课堂,促进全民科技素质的不断提高。

  科技网络平台。以仓山区政务信息网为基础,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公共服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仓山区科技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与省、市科技网的对接,促进早日建成我区科技信息高速公路。

  科技生态观光园。创造条件,努力建设一个集科技推广、科普宣传、度假休闲及体验民俗风情于一体的科技生态观光园,为人们提供一个直接参与多样设计的空间。

  2、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提升教育发展水平。继续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区。“十一五”期间,要紧密配合推进城市化的配套要求,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和布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扎实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整合改造农村薄弱校,努力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确立六大目标,落实四项措施,加强教育同科技与经济、同文化与社会的结合,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

  --确立六大目标。

  巩固“双高普九”成果,分类推进乡镇教育和城区教育两个层面,把基础教育夯实。

  扎实推进学校布局调整,优化教育环境,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把优质教育做大。

  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不断创新育人环境,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青少年教育网络,把德育教育做实。

  大力提高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水平,提升各类各层面教育办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素质教育做真。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加快实施名校名师工程,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把教师队伍做强。

  严格依法治教,构建和谐校园,确保教育的稳定与健康发展,把教育机制做活。

  --落实四项措施。

  调配整合资源。“十一五”期间,通过布局调整,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配套新建3所学校(南江滨小学、麦顶融信小学、江南水都小学),拆迁新建3所学校(永南中学、胪雷小学、建华小学),扩大校园2所(十二中、麦顶小学),面积9467平方米,投资2700万元;扩建11所学校校舍(四十中、仓山实验小学、城门中心校等),面积20196平方米,投资2440万元。五年内将整合5-6所生源萎缩、办学效益差的学校,使新学校上档次、上规模。继续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建立健全中小学校舍维护、改造和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对D级危房的改造,争取3-5年内完成C级危房的修缮加固。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建成“仓山教育网”,实现教育、科研、管理等信息资源共享。五年内,实现全区中小学100%具备计算机教室,信息技术课开课率达100%,并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

  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德育工作全员化、人性化、科学化,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切实落实新课改师资培训工作及中小学评价体系等各项配套措施,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同时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今后五年,要创建省级素质教育先进校10所,市级素质教育先进校20所;创建省级文明校3所,市级文明校20所;创建省级“绿色学校”3所,市级“绿色学校”20所,区级“绿色学校”30所。大力提升各级各类教育水平。实现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93%,各类幼儿园均达到省定办园标准,在职园长100%持证上岗,合格的幼儿园教师达90%以上;确保100%学龄儿童按时入学,小学毕业生100%升入初中;积极扶持特殊教育,依法保障残疾学龄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继续开展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活动,力争输送更多的高中毕业生上大学;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提高我区职校的办学水平,大力开展成人职业技术培训。

  稳定并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学历水平,完善教师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制度,促进广大教师自觉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大力加强教师培训工作, 100%教师要通过岗位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等全员培训,加快培养一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中小学校长;进一步完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

  依法治教和制度创新。强化依法行政,促进决策与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健全教育督导与评估体系,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政府督导评估工作,将督导评估结果作为考核政绩和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施依法办校、民主治校;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教育投入体制,建立健全乡镇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保障机制,确保乡镇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健康发展;建立健全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机制,继续保持原有支出水平,并逐年有所增长;建立健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制度。

  3、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切实做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

  --营造人尽其才的创业环境。加快用人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高素质人才考核评价、管理使用和激励保障等各项机制。关心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创新,经常性地组织他们外出参观考察、参加培训,并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重奖;对能跻身国际领先或国内一流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优先安排科研经费。

  --着力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加快编制实施人才资源开发规划和各类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健全科学性、制度化、网络化的教育体系,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再教育,不断提高专业技术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发挥我区科教优势,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联合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实施吸引力强的人才引进和保障政策,引进和培养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管理人员,特别是有创新本领、拥有高新技术成果和项目的人才;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做到人才引得进、用得着、留得住;制订灵活优惠措施,吸引两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外技术管理专家等高层次人才以各种形式服务于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1、巩固和发展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趋势。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倡导人与人和睦相处,增强社会和谐基础。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社会事业和创建平安环境为着力点,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急需的利益问题入手,妥善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2、建立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新机制。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城乡相互融合和协调发展,尽快建成统一、规范、完善并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建立市场导向、城乡一体、公平竞争的就业机制。

  --扩大城乡就业。继续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统筹城乡就业,努力控制失业规模。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增加政府用于促进就业的资金投入。完善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保质保量完成市下达的就业指标,重点抓好辖区内大中专毕业生、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积极扶持发展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各类民营企业,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加快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各类就业培训。鼓励劳动者通过弹性就业、自主创业等多种灵活形式实现就业。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层次、覆盖面广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健全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和补充保险,提高保障水平;深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以保障基本需求为主、兼顾多层次需求,形成广泛覆盖、保障方式灵活多样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工伤保险基本覆盖城镇各类用人单位,建立工伤保险、事故预防与职业病康复“三位一体”的机制,保护工伤职工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生育保险政策,切实保障女职工在生育期间的基本生活和医疗待遇。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和城乡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重视发展老龄事业和慈善事业,优化社会福利设施布局,提高老年人、残疾人和孤残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福利服务和保障水平。

  3、积极发展地域文化,构建繁荣的文化体系。

  --文化事业。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与全国文化先进区相适应的文化艺术中心,加快建设基层文化站,不断完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设施,实现图书电子网络自动化管理,为读者提供更方便的服务。加大文物保护力度,修复和利用陈氏五楼、林森公馆、独立厅、安澜会馆、汇丰银行,同时依托陈靖姑文化资源,努力创建有仓山特色的旅游品牌。引进竞争机制,推进社会文化娱乐设施的结构优化,努力挖掘乡镇历史文物景点的文化内涵,使文化建设与城乡建设协调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培育市场主体,规范文化市场秩序,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健全文化市场体系。继续巩固我区舞蹈、声乐的文艺强项,创作高水平的舞蹈作品和声乐作品。       

  --体育事业。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继续加大全民健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建的社区100%配备全民健身路径,修建体育公园和少体校游泳池,努力建成一个集培训、健身教学为一体的体育中心,努力提升我区的体育运动水平。

  --广播电视新闻事业。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宣传舆论作用,为南台岛的振兴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继续办好《仓山新闻》节目,制作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优秀节目。加强新闻宣传管理,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纪律意识,抓好境外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管理工作。全面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不断探索办好广播的路子。

  4、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基本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体系建设。一是加快仓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二是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立自上而下统一的应急指挥体系,处理一般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是加强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四是加强医疗救助体系建设。到2010年,充分整合市区两级医疗紧急救援资源,逐步建成符合我区实际、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的应急医疗救治体系。五是强化卫生综合执法监督,加强监督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执法队伍素质。

  --健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形成能够覆盖全区、布局合理、功能到位、有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二是区级财政要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投入。三是进一步建立、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长效机制。四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和业务能力建设,继续抓好全科医学服务模式培训。到2010年,实现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医师100%参加全科医师和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执业护士100%参加全科护理培训,实现全科培训率“双百”目标。

  --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基本建立以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为主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使农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农村卫生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

  --加强卫生人才培养和引进。在卫生系统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积极引进短缺人才,以继续教育为载体,大力开展员工培训,鼓励外出学习进修,以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医疗、护理水平,使人员结构与医疗机构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相适应。“十一五”期间,达到每千人拥有住院床位3个,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98人,其中医生2.25人、护士2.55人。

  --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继续保持省级计生一类先进区水平,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建立和完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计生工作新机制。加大性别比专项整治力度,禁止非法鉴定胎儿性别、选择性别妊娠等行为,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趋向正常。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5、维护社会的安定稳定,建设“平安仓山”。突出建设“平安仓山”这一主题,以“打基础、抓重点、保平安”为着眼点,以实现群众安居乐业和服务“南进”战略为目标,以深化严打整治斗争和提高防控水平为抓手,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健全治保会、调解会和巡逻队等基层组织,加强和规范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推进警务体制改革创新,深化社区警务规范化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和社会紧急情况处置方案,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置机制,确保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及时、稳妥、有效地做好处置工作;加强信访工作领导,严格建立信访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信访工作长效机制;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重点目标管理机制,加强对生产、销售、运输、储存危爆剧毒物品单位的监管,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切实加强对互联网的监控和管理;深化文明安全小区创建活动,加强对外来人口管理,努力创造安定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五部分 “十一五”发展保障措施

  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政府要认真履行职责,做好推进体制创新、调整完善政策、加强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建设等工作,努力营造一个渠道畅通、发展空间宽松的政策环境,确保实现我区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一、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1、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认真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顺利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任务,关键在党的领导。要按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按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及时研究解决改革和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和克服各种困难,沉着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要更加深刻认识今后五年仓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正确把握新一轮发展形成的重要机遇,紧紧抓住四个“关键”,开拓创新,推进“全面开发南台岛、建设福州新城区”进程,为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实施依法治区基本方略,坚持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执行人大的决定、决议。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坚持重大问题在决策前主动与政协协商,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加强社会法律服务,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为困难群体提供切实的法律服务和帮助;开展“五五”普法,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加强基层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建立并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和机制。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建设,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和公民素质。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重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落实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情操陶冶、基础建设、环境优化“五大行动”,促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深化文明行业创建,继续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学校、文明社区、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以及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等各类创建活动。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破除封建迷信,推进殡葬改革等移风易俗工作。

  二、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

  1、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机制创新,变管理型服务为服务型管理。进一步调整各级政府机构设置,理顺职能分工,政府的主要职责应转到从事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上来,把精力、财力和物力更多地用于推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上来,把完善公共服务、促进市场统一、保障公平与安全等作为政府职责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健全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听证制度、决策追究制度和公示制度,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依法行政、强化服务、务实高效的政府。

  2、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与创新。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融资手段,利用项目融资、银行贷款、企业债券、土地融资等多种方式多渠道筹集重点建设资金,大胆吸引民间资本直接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加快调整优化国有资产布局和结构,大力扶持发展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和大公司,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建立符合公共财政要求的资金投入和管理机制,加大科技、基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投入。

  3、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按照项目滚动发展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好重大项目建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十一五”期间,要突出以重点项目的实施促进产业升级优化。多渠道征集项目,不断充实、丰富和优化项目储备库。完善现有的鼓励主导产业、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积极为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提供更多更好的环境和条件。通过主导产业和相关重点企业的快速扩张,带动一批相关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支柱产业与一般产业、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相互促进、彼此依赖和协调发展的产业组织格局。

  4、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进一步降低民营经济准入门槛,扩大民营经济进入范围,改善服务,加大扶持力度,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保障民营企业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享受与其他企业同等待遇;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业等领域投资;继续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建立信用担保体系,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

  5、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市场对内和对外开放,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发展各类要素市场,完善人才、技术市场。按照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原则,规范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和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加强行业自律,提高中介组织服务水平。积极推广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培育服务承包机构,加快超市、仓储式商场、物流中心等发展,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

  6、推动社会事业体制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理顺产权关系为重点,推进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改制和改革;不断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全员聘任制度;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变,实现管办分离,加快经营性文化产业单位改制步伐,放宽文化领域的市场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建立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加快推进区属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办医形式多样化,积极引导民营和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7、强化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坚持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以块为主、条条尽责”的管理格局。认真执行城市管理法规,促进管理规范化。坚持城市管理工作例会制度,实行城市管理目标责任制,加强城市管理督察,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城区环卫、占道早夜市摊点、广告的管理,做好支路街巷的养护工作,积极完善路灯改造。加大交通管理设施建设,强化道路通行管理,实行交通管理设施与道路建设同步机制。

  三、完善规划与组织实施

  1、广泛宣传,全民参与。在全社会形成认识规划、关心规划、自觉参与规划实施的氛围。全区要按照面向社会、面向大众的要求,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广泛传播,使规划提出的奋斗目标和总体要求深入人心。

  2、政府指导、政策引导,强化并落实规划实施。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从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区各部门要结合部门职责,通过科学编制和执行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落实“十一五”规划,分年度落实该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使各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切实成为“十一五”规划的延伸和细化。各级各部门要结合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引导企业理解和领会政府的战略意图,使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使全区的规划目标与企业行为结合起来,推进规划的有效实施。

  3、建立规划实施督促检查机制。贯彻实施规划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要建立规划实施督促检查机制,成立由区人大专门委员会和有关部门组成的工作小组,跟踪分析年度和中期检查规划执行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提出督导意见建议,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4、建立完善规划评估修订机制。建立规范化的规划中期评估机制,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发展的新要求,适时调整规划目标和进度,针对经济运行中的实际困难以及热点问题,进行相应规划内容的修订和补充,以便更好地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5、适时调整,滚动实施。建立规范化的规划中期评估修订机制。在规划实施期间,如遇到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其它重要原因,使实际的发展与运行情况严重偏离规划目标时,区政府将及时研究提出调整方案,进行相关内容的滚动修订,报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以更好地指导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