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反映,某行的银行卡密码后两位数设置为00,在其ATM机及柜台办理业务,只需输入前四位数即可交易,引起社会公众对银行信息安全的广泛关注。
一、事件概况
据了解,2005年该行统一全国核心业务系统版本,将客户密码由4位升级为6位。基于方便少数地区客户、实现平缓过渡的想法,没有强制要求4位密码客户在适当时机修改密码,而是采取4位密码后面添加“00”的做法。因此,在系统升级后如果客户储蓄卡设置6位密码且后两位为“00”,客户输入前4位密码数字,系统判断为原有客户的密码并予以通过。上述应用逻辑缺陷导致发生此次事件,造成一定的社会负面影响。
目前,该行已经通过网站公告、客服电话(95533)、ATM提醒等渠道通知客户去网点将密码改为6位,并进行了系统更新,不再支持银行卡4位密码。经排查。迄今为止该行尚未发生因4位密码问题而造成客户账户资金损失、客户信息泄露等情况,人民网、新华网等权威网站也给予了正面报道。
二、风险提示
各金融机构要做好金融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提高风险防范水平,保障金融服务秩序。
(一)各单位应对银行卡密码安全情况进行认真自查、评估。对于支持银行卡4位密码的系统,要立即进行更新,提高银行卡的使用安全级别,并有效提示客户设置银行卡密码的复杂度,以及强制客户修改简单密码、重复数字密码。
(二)建立并完善银行卡风险防控管理系统。各单位应加强业务风险监控,建立风险控制模型,及时发现、处理可疑交易。
(三)加强客户安抚与舆情控制。各部门密切配合,建立有效的客户安抚与舆情控制机制,增强沟通的主动性、针对性,避免将各种问题简单归咎于信息安全事件,减少负面社会舆论,维护客户利益及金融机构声誉。
主办: 福州市仓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福州市仓山区大数据服务中心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